2006年,黎城境内发掘西周古墓群时,出土一件做工精美的虎形玉佩,由此诠释了黎侯古国虎文化的美妙传说。
这件虎形玉佩(见图),长11.6、宽5.8厘米,现收藏于山西博物院。片状青玉,受沁。虎张口龇牙,臣字目,如意头形耳,卷尾。虎身双阴线刻卷云纹,足部有对钻圆孔。雕刻写实而精细,技艺精湛。从造型来看,这件虎形玉佩形态逼真,动感十足,气势如虹。你看它的前腿和后腿都有下蹲的姿势,犹如在积蓄力量、准备进攻,蕴含着一股很强的爆发力。
早在2700多年前的商朝,黎城是一个方国,称黎国。据《左传》记载,商纣王为了向各诸侯国逼进贡品,在黎国举行一次阅兵仪式,但东夷首领拒贡而叛商。当时商朝行将没落,西伯见商朝气数已尽,便纠集数十国兵力讨伐商纣。但灭商必先灭黎,由此发生了历史上的“西伯戡黎”。
西伯从陕西沣水一带出兵,由周文王亲征挂帅,首先伐黎。不料,激战数月,折戟损兵,久攻不下。正在进退两难之际,一谋士献计曰:不能得胜,皆因黎国有一只上天赐予的玉石虎。此虎灵气十足,遇火不焚,遇水不化,是保佑一方的神物。如不夺其宝物,恐战之难胜。周文王听闻后,挑选了一位武艺高强的勇士假扮成黎民百姓,潜入黎国君府将玉石虎盗出。果然,没几日,黎国大败,黎国国君流亡他国。
黎国被灭掉没多久,周文王与那位献计的谋士就相继辞世。民间一时传说,周文王盗取玉石虎有违天意,是上天的报应。周武王闻听后,不得不忍痛割爱,将黎国的镇国之宝“完璧归赵”,并将流亡别国的黎国国君请回,封为黎侯,改黎国为黎侯国。自此,黎侯国在玉石虎的保佑下,国泰民安,富庶强盛。黎国国君死后,臣子们出于对国君的敬仰和崇拜,将玉石虎作为国君的随葬品入殓,以求国之富强、民之平安。
千百年来,当地百姓为纪念黎侯国君和镇国之宝玉石虎,用各种材质制作虎形工艺品,从开始的造型简单、制作粗糙,逐渐演化到今天集故事、布艺、面塑、剪纸于一体的黎侯布虎,其形象也从原来的凶煞强悍演变到今天的憨态可掬、喜气吉祥,中华文化代代传承。(尼松义)
来源:收藏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