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中文 | 繁体中文 | English
玉溪市博物馆
精品欣赏 > 正文
明代仇英山水画《枫溪垂钓图》品赏
2023-01-28 10:19:42

IMG_2062(20221001-043655)_b

■陕西西安 马小江

深秋时节,天高云淡,风清气爽,徒步山里,更是层林尽染,风景如画。

《枫溪垂钓图》(见图)是明代“吴门四家”代表人物之一仇英的山水画。该画为纸本,设色,纵127、横38.5厘米,展示了深秋辽阔的山川郊野的壮丽景色。该作品收藏于湖南省博物馆。

画中远处的楼阁隐现于山间的丛林和流动的白云之中,增加了远景的活力和动感。中景处层峦叠嶂,山间云雾缭绕,悬崖上的栈道栉比,亭阁依稀,衬以苍松古柏,茂林红枫,显得气势雄伟。近景红枫掩映,溪水上一叶轻舟,身上一素色朝服的士大夫静坐垂钓,神情漠然专注。右后方,放着一本翻动过的书;在舱内,一书童正为之理书备茶,整个画面显现出生活的情趣。画面上高嶂巨壁、丘壑深远,笔墨健劲纯熟,设色古朴,采用传统的皴、擦、点、染相结合,使画幅气势雄阔,让观赏者如置身大自然之中,给人以心旷神怡之感。这幅画可以代表仇英山水画的典型风格。

仇英作画善于驾驭层次丰富、结构复杂的画面,运用疏密和空白的穿插,主次分明,其用笔用墨可以说是继承李唐、马远、夏圭一路,工细而见气势,这一点在此图中可以见到。但这幅画更多的是取法于南宋的赵伯驹,无怪董其昌称之为“赵伯驹后身”。

整个画面,山光水色,充满秋意,使观赏者感到似乎处在秋色宜人的境地。

此图题跋印鉴较多。画首有清乾隆帝的题诗:“枫落吴江候,烟蓬破冷浮;聊存竿线意,讵为釜鬲求。山色早辞夏,波光宜是秋;思莼风味在,静与日相谋。”落款为:“戊子秋月御题”(戊子系乾隆二十三年,即1768年),下钤有“乾隆宸翰”朱文小方印。图右上角钤有“乾隆御览之宝”圆形朱文印和“淳化轩图书珍秘宝”白文方形印二方。图左上方钤有“淳化轩”朱文长方印、“乾隆宸翰”白文大方印、“信天主人”朱文大方印,左上角钤“乾隆鉴赏”圆形白文印,下接“三希堂精鉴玺”长方形朱文印与“宜子孙”白文长方印。这些印都是乾隆帝钤盖在宫廷所藏的精品之上的常用印鉴。该图左下裱边刊有“‘同治三年江阴’何栻廉眆以此桢见诒,十阅初付沅甫弟珍藏。曾国藩记”的题署一纸。从画中的题识、印记可知,该图在清乾隆时期,曾一度为宫廷珍藏。后又由江阴人何栻(道光年间进士,官至吉安知府)所藏。清同治三年(1864)何栻将此画赠予曾国藩。后来,曾国藩又转赠其弟曾国荃(沅甫)收藏。

仇英(约1498年—约1552年),字实父,号十洲,原籍江苏太仓,后移居吴县(今苏州),明代绘画大师。仇英出身寒门,幼年失学,曾习漆工,后拜师周臣,成为画家。

仇英博采众长,集前人之大成,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他对于山水、花卉、界画、人物、仕女无所不能,既工设色,又善水墨、白描,能运用多种笔法表现不同的对象。仇英的山水画多学赵伯驹、刘松年,发展南宋李唐、刘松年、马远、夏圭的“院体画”传统,综合融会前代各家之长,既保持工整精艳的古典传统,又融入文雅清新的趣味,形成工而不板、妍而不甜的新典范。

仇英在山水画领域同样取得骄人的成就。他的山水画最初师从周臣,取自南宋院体山水画风,形体坚实,笔墨劲健酣放,以水墨淡彩和小青绿为主。在“吴门四家”中,仇英的绘画风格极富特色,也颇多样化。这与他曲折的生活经历和广泛的应酬交游活动有着一定的关系。仇英一生都在不断地汲取文人画家的审美情趣,但始终保持着他的个人风格,并开创了青绿山水的新典范。

来源:收藏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