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中文 | 繁体中文 | English
玉溪市博物馆
学术园地 > 正文
德化瓷塑家陈振义考
2020-06-16 16:35:29

瓷塑作品“刘海戏金蟾”


瓷塑作品“刘海戏金蟾”

八仙桌背面楷书“壬申桐月”(1932年3月)、“振义陈记”墨款


民国期间陈振义使用的部分瓷塑模具

瓷塑作品“刘海戏金蟾”背部 “振义陈记”印款

“振义陈记”印款

■福建泉州 郑金勤

提起民国时期德化何派雕塑技法的重要传人,很多人都会脱口而出苏蕴玉、许友义、苏勤明、陈振义等名字。诸如钤有“振义陈记”等印章的“刘海戏金蟾”“达摩”等瓷塑作品,亦是时有见之。

通过对钤有“振义陈记”款的瓷塑作品进行比对研究,陈振义应是民国时期德化制瓷名家。风格秉承“博及渔人”传统,对德化何派瓷塑艺术的继承与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其作品题材多样,有观音、达摩、罗汉、寿星、魁星、和合二仙、刘海戏金蟾等神仙佛像,有花木兰等故事英雄人物,有牛童、烛童、文具和日用瓷,以及龙马狮象等小工艺品。陈振义的瓷塑作品工艺精湛,形象生动,清秀脱俗,衣褶线条流畅自然,随风飘逸。瓷塑作品背面钤有“振义陈记”“陈振义制”“福建德化”“德化”等款识。

不久前,更有藏家收藏到“振义陈记”的木质印章。该印章为方形,材质十分普通,因保管不善,印章部分被虫蛀,“振义陈记”边饰有回字纹,印文中“振义”为楷体,“陈记”两字则为小篆。

然而,关于陈振义的生平事迹,却鲜有人知,令人遗憾。可喜的是,经过多年不懈的追寻考据,终于在德化县龙浔镇高阳村陈培玉家中,发现了同样书有“振义陈记”的八仙桌,以及记有“振义”的残账本,慢慢揭开了陈振义的身世。在陈培玉(陈振义为其祖父)老家中,尚存留有其民国期间的部分瓷塑模具;八仙桌子背面还留有陈振义手写的楷书墨款“壬申桐月”(1932年3月)、“振义陈记”等字样。

据《高阳乐陶陈氏族谱》载,陈道妪(1898—1934),又名陈妪,字陈煦仁,生于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农历十月初六日,振义是其艺名。陈振义7岁时(即1905年)入私塾,10多岁辍学,跟随二哥陈道案于程田寺格蕴玉瓷庄学习陶瓷雕塑。陈道案(1890—1940),字首仁,讳夺标,稍通文字,清末民初曾在德化城关学习瓷塑,未几出师,从艺于程田寺格及后井窑场。

陈振义自幼受家庭熏陶,打下了良好的文化、书画基础,加之聪明灵巧、勤学好问,没多久其雕塑技艺就超过了其兄。

1920年前后,陈振义兄弟合作于后井窑场经营振义瓷塑作坊,陈振义负责雕塑,寄租窑烧,其兄陈首仁负责经营销售。1930年初,又招收其丁墘官路下外甥黄奢等艺徒作帮手,协助生产。

此外,陈振义还于德化城关及泉州经营振义瓷店,销售瓷塑产品及日用器皿等瓷器,产销“一条龙”,由陈振义驻德化组织雕塑烧制,陈首仁在外经营销售,兄弟同心协力,生意甚好,盈利丰润。

正值他们事业兴旺发展之际,惜哉陈振义英年早逝,逝于1934年,年仅36岁。陈振义病逝后,陈首仁如失胳臂,无限痛惜,所经营的后井窑场振义瓷塑作坊亦随之停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