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中文 | 繁体中文 | English
玉溪市博物馆
学术园地 > 正文
社会主义建设的热情讴歌
李硕卿和他的中国画
2020-06-16 16:59:22

10

李硕卿《瑞峰岭上涌江涛》

11

李硕卿《移山填谷》

12

李硕卿《植树》

13

李硕卿《清理八卦沟》

14

李硕卿《造船》

■福建泉州 陈峒

1958年,反映鹰厦铁路恢弘建设场面的大幅山水画作品《移山填谷》,经过层层选拔和审批,最终入选当年春天在莫斯科举办的“社会主义造型美术展览”,并且被悬挂在了中央大厅,第二年还转赴印度、日本参加世界艺术展览。这幅来自中国,具有民族传统理念、反映现实生活的“现实主义”绘画,在国内外美术界引起了十分强烈的反响。我国著名文艺评论家王朝闻在当年8月30日出版的《人民日报》上称誉道:“中国画能不能反映现实,特别是反映社会主义建设,曾经有过争论。以建设题材的《移山填谷》表现了热火朝天的社会主义建设的雄伟面貌,这是中国画的新生。”对其艺术成就给予很高的评价。从此,《移山填谷》作者李硕卿的名字就和他的作品同时为国内同行所认知,并持续影响至今。

福建画坛一代宗师

李硕卿(1908—1993),福建泉州人,生前担任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福建省政协常委、福建省美术家协会主席、华侨大学艺术系主任、泉州画院名誉院长等职。1960年中国美术家协会举办福建三画家李硕卿、陈子奋、李耕国画展览,先后在北京、上海、福州等地展出,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巨大反响。

李硕卿以博大而坦荡的襟怀,缜密而诚挚的态度来体察大自然,以传统的中国画技法为本,辅以西画的透视、光色等技巧,从而形成了其刚毅而清新,雄健而秀逸,蕴含情感于其中,不溢一缕于外表的独特风格,给当时的画坛带来一股强劲的清新之风。

新社会的热情讴歌

新中国成立后,传统深厚的中国画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因此,反映新时代、新生活的要求,促使中国画从内容到形式的推陈出新。在这一探索过程当中,李硕卿以其独特的创作构画和笔墨技法来反映现实生活,歌颂新社会和新事物。他的这些画作里面,既有传统的民本思想,也有新社会改造自然、人定胜天的时代激情;从绘画创新的角度看,构图、透视、色彩,以及对画面对象的描绘等,结合山水实景,运用新技法,在传统山水画的基础上开拓出了新的绘画语言与视觉样式。可以说,李硕卿的这个系列画作已经成为这一时期具有时代精神的代表作。

1955年,李硕卿到金鸡水闸写生,精心创作出气势磅礴的《破金鸡灌晋南》,这是他第一次以国画形式表现泉州的社会主义建设新面貌。该作品不仅入选全国美术展览,并且被中国美术馆收购珍藏,这也是福建省第一幅被国家收藏的美术作品。

开头提到的那张《移山填谷》,李硕卿前后画了13稿才完成。直到1979年10月召开的中国美术家协会第三次代表大会,时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的蔡若虹在作三十年文艺创作总结时还说:“当第一幅描绘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移山填谷》出现的时候,我非常感动,我认为这就是中国画获得新生的标志。”李硕卿参加莫斯科、新德里、东京和北京展览的四幅《移山填谷》原作之后破例全部给中国美术馆收藏。此画还刊入《现代中国画选集》《十年中国画绘画选集》和《中国美术馆藏品集》等艺术史册。影片《画中行》和《历史的画卷》也以《移山填谷》为片头。

根据史料记载,李硕卿单独完成或与他人合作反映侨乡征服大自然、建设新面貌的作品,还有《惠女水库》《八女跨海征服荒岛》《侨乡春晓》《涨海声中万国商》《回国观光》等,这些作品绝大多数已经被国家相关机构收藏且公开出版发行。

这几年在艺术市场上出现和流通的李硕卿同类题材画作,还见有《瑞峰岭上涌江涛》《清理八卦沟》《植树》等,表现了泉州人民清理老城区排水系统“八卦沟”、泉州城东公社春耕抗旱、大力开展植物造林活动等内容。这些作品表现了新中国成立初期泉州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火热场面,无论是精妙的构思、意境和构图,还是娴熟的笔墨和技法,都渗透了作者深厚的艺术造型能力和中国绘画精神的厚积薄发,表现出新中国建设一日千里的雄心壮志和劳动人民的拼搏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