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中文 | 繁体中文 | English
玉溪市博物馆
学术园地 > 正文
汉印别格“门浅”
2020-09-16 17:19:23


QQ截图20200916171806


■吉林长春 马洪

1954年湖南长沙斩犯山西汉墓葬出土了一批滑石印章,时代在文景之际。其中“门浅”一印(图1),白文、石质、坛钮,印面为2.7厘米见方。从篆刻角度来看,该印之篆法、章法及刀法,皆有标新立异之致,耐人寻味。

关于该印的性质,周世荣1987年发表在《考古》杂志的《长沙出土西汉印章及其有关问题研究》一文中,将其归入私印范畴,显然认为“门浅”是人名。香港印学家马国权在《汉印概说》中亦从此论,认为“门浅”为私印性质,并推测应是一方下葬时的应急之作。近些年,有学者根据长沙望城庙坡山汉墓出土带有“门浅”“门浅库”铭文的漆器(图2),并结合文献考证,“门浅”并非私印,而是上限到秦代甚至到楚国,下限到西汉初年的一个县名,即是一方官署公印。

这方“门浅”印,别格之处有三:其一,作为一方官署公印,理应为铜制,但此印则由滑石刻制,极为鲜见。其二,入印文字应为摹印篆(缪篆),然此印却使用了少见的隶书,不合当时的规范。其三,在印章形式上不受当时标准制式的约束,全然是印工个人别出心裁的兴趣表现。

“门浅”一印,或公或私,是艺术之外的问题。印章刻制的急就特征是显而易见的,或许正因如此,才冲破了印制中的条条框框,不作更多的缜密构想,大胆奏刀,一气呵成,更显出了率意自然的生动。入印文字,结构聚散有致,章法布局,几处大面积留空,疏朗而不闷塞;“浅”字左偏旁三点水的向上夸张挪移,显得天真可爱,与右偏旁构成参差错落的变化之态;“门”字左右笔画的不对称,也作和谐的呼应,极为奇异巧妙。刻制以冲刀为主,运行稳健且线条有变化,“浅”字的第六划呈上弧形,露出两处转折之迹,清楚地可以看出印工还施用了短切刀,是以三刀来完成。该印使用界格,这是古玺秦印的遗风,围拢牵制印文,起到平衡作用。此印整体风格奇肆跌宕,别有韵味,这种面貌的印章颇具现代篆刻的审美意趣,在汉印中实为少见。

将“门浅”印混在齐白石的篆刻作品中,如果不具备篆刻的专业眼光,恐怕是难辨混淆的。这方石印发现于1954年,而考古材料发布时间又稍晚,1957年逝世的齐白石并未见过此物,假如他老人家见过这方“门浅”印,我臆想他一定惊诧不已、心里不是滋味:余苦求几十年而形成的治印风格,原来早在西汉时期就已经出现了,不可思议。

来源:收藏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