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中文 | 繁体中文 | English
玉溪市博物馆
学术园地 > 正文
湘鄂赣革命根据地发行货币始末
2021-04-28 09:16:49


图1-1 湘鄂赣省工农银行银洋贰角正面_b


图1-2 湘鄂赣省工农银行银洋贰角背面_b


图2-1 湘鄂赣省工农银行铜元贰百文正面_b


图2-2 湘鄂赣省工农银行铜元贰百文背面_b


图3-1 湘鄂赣省工农银行铜元拾枚正面_b


图3-2 湘鄂赣省工农银行铜元拾枚背面_b


图4-1 湘鄂赣省工农银行大头银元正面_b


图4-2 湘鄂赣省工农银行大头银元背面_b


■陕西商洛 冯馨郴

湘鄂赣革命根据地位于湘东北、鄂东南、赣西北地区,南与湘赣根据地相接,北与鄂豫皖、湘鄂西根据地隔江相望,是中央革命根据地西北方向的有力屏障,是连接中央根据地与鄂豫皖、湘鄂西根据地的纽带。根据地占领和直接管辖的区域东西长300多公里,南北宽约500公里,人口300万人,包括湘、鄂、赣共40余县。到1932年8月,湘鄂赣苏区党员5万多人,主力红军达到1.5万余人。

红色政权的创建

据中国军事百科全书编审室发布的资料称:1927年9月起,湘鄂赣边界地区十余县的部分农民自卫军、农民,分别在中共组织领导下举行起义,组成数支游击队,开展游击活动。1928年7月,中共湘东特委成立,滕代远任书记。同月,彭德怀、滕代远、黄公略等领导平江起义,成立红军第5军和平江县苏维埃政府。9月,中共湘鄂赣边特委成立,滕代远任书记。11月,红五军军长彭德怀、政治委员滕代远率红五军主力转入井冈山地区后,王首道任湘鄂赣边特委书记;黄公略率红五军一部在湘鄂赣边地区坚持游击战争,1929年4月改称红军湘鄂赣边境支队,黄公略任支队长,张启龙任政治委员。红军支队和当地游击队经过艰苦斗争,在平江、浏阳、大冶、阳新、修水、铜鼓等县境内,开辟了数块根据地。8月,彭德怀、滕代远率红五军主力返回湘鄂赣边后,于9月与红军支队合编重新组建红五军。10月,湘鄂赣革命委员会成立。此后,红五军乘蒋冯阎战争期间,驻湘鄂赣边地区国民党军兵力薄弱之机,分兵展开活动,并帮助组建了湘鄂赣苏区红军独立师。

1930年6月,湘东北的平江、浏阳,鄂东南的大冶、阳新、通山、崇阳、通城和赣西的修水、铜鼓、万载等地,大都已成为苏区。同时,红军第3军团组成,彭德怀任前委书记兼总指挥,滕代远任政治委员,辖第5、第8军。随后,红军独立师扩编为红军第16军,亦归红3军团建制。8月,红3军团编入红军第一方面军。9月,红一方面军从湘东地区转向赣西南地区,红16军留在湘鄂赣苏区。湘鄂赣苏区在反对国民党军“清剿”“围剿”的斗争中得到巩固和发展。

1931年7月,中共湘鄂赣特委在湖南浏阳楚东山村召开湘鄂赣边第一次党员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了第一届中共湘鄂赣省委。李宗白任书记(后林瑞笙)。同时,湘鄂赣省红军总指挥部成立,孔荷宠任总指挥,黄志竞任政治委员。10月,湘鄂赣省工农兵苏维埃政府成立,赖汝樵任主席(后王亚德)。在省委和省苏维埃政府领导下,建立了20多个县的中共组织和17个县苏维埃政府,以及各级共青团、工会、妇女会、互济会等群众组织,发展了工业、军工和农业生产,建立了教育、文化、卫生等机构,苏区建设得到全面发展。到后来省委下辖36个县委,其中江西20个、湖南7个、湖北9个。

1934年1月,陈寿昌任中共湘鄂赣省委书记,徐彦刚任湘鄂赣军区司令员。从1933年9月开始,在国民党军的反复围攻下,湘鄂赣苏区红军和地方武装遭到严重损失。到1934年8月,湘鄂赣苏区变成游击区。

红色金融的创立

湘鄂赣革命根据地创建初期,各县的一些地区相继成立了苏维埃政权,并分别建立了区“农民银行”。以后,各县都成立了苏维埃政府,合并了原来的农民银行,建立了县级“工农兵银行”或“工农银行”;1931年9、10月,湘鄂赣苏维埃政府成立后,相继成立了“湘鄂赣省工农银行”。因此,湘鄂赣革命根据地的金融机构,经历了区一级“农民银行”、县—级“工农兵银行”和省—级“工农银行”三个阶段。同时,发行了各种纸币和少数银元。后来,为了缓和当时财政困难,又发行了公债和存款券。

红色银行的创立

鄂东农民银行。大革命失败后,中共湖北省委制定“湖北省秋收暴动计划”,决定分别从鄂东和鄂南两个区域发起武装斗争,但很快鄂南暴动被国民党的反动势力压制转入低潮。1928年冬,国民党二次北伐结束后,蒋介石为了加强政治独裁,预谋从桂系手中夺取两湖地方政权,引起李宗仁等大为不满,蒋桂矛盾日趋尖锐。1929年3月,蒋介石下令讨伐桂系,蒋桂战争正式爆发。新军阀混战,给革命形势带来了发展良机,鄂东区革命斗争更加活跃,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各县积极组织抗租、抗债、抗捐、抗税斗争。1930年5月,红五军军长彭德怀率军挺进鄂西南,在与当地红军协同作战下,有力打击了反动势力,鄂东南各级苏维埃政权逐步建立起来,工农武装割据基本形成。

为巩固苏区政权,各区、县苏维埃银行应运而生,特别是鄂东地区,阳新县苏维埃政府农民银行、大冶县工农兵银行、通山县代办所、武宁县工农兵银行、瑞昌县工农兵银行、通城县工农兵银行等农民、工农兵银行纷纷成立,遍及鄂东苏区。但由于各县各自发行货币给相邻县贸易造成很大不便。1930年鄂东工农革命委员会成立后,决定统一银行机构管理,统一金融政策和货币发行,将各县合并组建鄂东农民银行,隶属鄂东工农革命委员会财政部,任命曹信白为主任,下设造票、收发、会计、出纳等股,原阳新、大冶、通山、瑞昌等县农民银行改组为分行或代办所。此时鄂南区因为政权不太稳固,各区、县均未建立苏维埃金融机构。

红色货币的发行

鄂东南地区的农民银行,是湘鄂赣苏区较早成立的银行机构,1929年底至1930年初,阳新县的金龙、福丰、大凤、龙燕、湖市5个苏区成立了区一级的农民银行,发行了面额为“五百文”“一串文”“二串文”的纸币,这些纸币在各苏区互相流通。1930年6月,成立阳新县苏维埃政府,9月,在金龙区成立“鄂东农民银行”,发行了面额为“一串文”“二串文”的纸币。11月,鄂东南革命委员会成立以后,便更名为“鄂东南工农兵银行”,由金龙、福丰、大凤、龙燕、湖市5个苏区的农民银行合并而成,行址设在龙港,银行内部设有出纳、会计、造票、收发四股,配备经理、主任各一人。湘鄂赣省鄂东南办事处暂时确定工农兵银行的基金为30万元。当时,银行的资金主要来源于没收地主、资本家的财产和红军上交的胜利品。其中有银元五、六万元,金子270两;元宝、手镯、项圈等碎银4万余两;铜元1万多串。如按当时六串铜元兑换一元银元计算,这些铜元可合并银元2000多元。鄂东南工农银行发行的纸币,面额分别为一串文、二串文、五串文、二百文、伍百文共五种。

1930年,大冶县第五区、通山县大永区、通城县成立了鄂东南工农兵银行,发行了五串文和五百文纸币,其他各乡也相继成立了工农银行或借贷所。1931年,蒲圻县在南山成立了县苏维埃银行,发行了纸币。

1931年7月,中共湘鄂赣省委成立,在第一届第一次执委扩大会议通过的《决议案》中规定:在苏区开办银行,发行和统一票币,铸造银币,实行低利借贷,鼓励储蓄。全省设总行,各县设分行。1931年11月,湘鄂赣省工农银行在平江县黄金洞牛栏坑正式宣告成立,并选定在平江县黄金洞三溪坳建立造币厂。苏维埃政府发出布告:“发行银行票币,一律现金照兑,以前流通杂票,均须收回汇集,一律禁止使用,避免混乱纷争。”省工农银行成立后,发行纸币(有两种),银洋票面额分别为一元、五角、三角、二角(图1)、一角五种;铜元钱有五百文、二百文(图2))、一百文、一串文、拾枚(图3)等四种。同时,要求各县、区设分行和支行,逐步使用统一货币。于是,鄂东南工农兵银行改为鄂东工农银行,中共鄂东特委规定:收回原各区纸币,统一使用鄂东工农银行货币,在面额为“十串文”纸币的背面刊印通告“限期将大冶、通山等银行发行的纸币一律收回,统一使用鄂东工农银行发行的纸币”。鄂东工农银行,行址仍设在阳新龙港,发行的纸币面额分别为二百文、伍百文、一串文、二串文、伍串文、十串文等六种。鄂东工农银行在1932年5月改名为“鄂东南工农银行”,行址移至通山,发行铜元票纸币面额有二百文、伍百文、伍串文等种。湘鄂赣省苏维埃政府对一切拒用苏区纸币、伪造假币破坏金融活动的犯罪分子给予严厉打击,对浏阳县制造假票犯叛处死刑。这一措施,保证了苏区货币的正常发行和流通。

湘鄂赣革命根据地的货币,除发行纸币外,还制造和发行了银元。当时,造币没有铸币机,请了苏区一些手艺较高的银匠、铜匠自己动手。1931年初,铸造出第一批银元,品种不多,数量也很少,银元式样中间为五角星,五角星内为镰刀斧头图案。为了便于流通,另外还铸造了大头(图4)、小头两种银元。为便于区别,每枚银元上多加了一个“造”字。苏区银元刚刚发行时,群众乐于使用,红军士兵也都争换苏维埃银元作为纪念。但是,银器来源有限,主要靠到白区打土豪、没收浮财以及收买银器首饰,银料不多;另外手工制造速度不快;加之敌人不断进攻,造币人被迫转移或停办。因此,湘鄂赣根据地铸造的银元,数量不多,留世甚少,现已成为珍贵的革命文物。

红色文化的贡献

金融机构的创建,货币的发行,向公、私企业和个人发放低息贷款,加强现金出口管理,繁荣和发展工农业经济,解决了苏区大部分的军政费用,对支持革命战争、巩固苏维埃政权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

湘鄂赣革命根据地的斗争直接支援了井冈山根据地的斗争,支援了中央苏区和其他苏区的发展以及红军长征和其他游击区的斗争。湘鄂赣边是三年游击战争坚持时间最久的根据地之一。中央红军撤出中央苏区后,湘鄂赣边红军克服重重困难坚持斗争,最终保存下来一支1100余人的队伍。1938年2月,这支队伍编入新四军第1支队第1团,走上抗日救国的第一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