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中文 | 繁体中文 | English
玉溪市博物馆
学术园地 > 正文
瓷片背后的故事
2022-11-07 16:18:25


图1 麻姑献寿


图2 东坡佛印


图3 浣纱记


图4 嘉庆吹箫引凤

■江苏南京 王德安

麻姑为谁献寿

此片是明代的残碗(图1),是1996年江苏省委党校基建时捡到的,画着一个女子的形象。在漫长的封建社会,妇女备受歧视和压迫,但在青花瓷画上却常有女性形象出现,不过大多是贵族千金、艺人或仙女。

自明代宣德年起,青花瓷器上就多见仙女图,如仙山楼阁图、双姝跨凤图、琼楼玉宇仙女骑鹤图、丽人乘鹿图等。其中,又以民间传说“八仙过海”中食云母粉而得道的何仙姑,出现频率最高。

瓷画上的仙女实乃理想化的民女,只是借仙人的包装表达平民的意愿罢了。图中的这片是明代成化年的残碗,画的是“麻姑献寿”。从主人公飘逸的裙裾、脑后的发髻和三寸金莲,可窥见明代女性的装束;她左手执壶右手举杯,又可考证出500多年前的酒器大致形状。

麻姑是古代神话中的女仙,葛洪的《神仙传》中说她是建昌人,貌美,曾修道牟州东南的姑余山。古时以麻姑喻高寿。

麻姑不仅创造了一个成语,还留下了两个典故。一是相传她手指像鸟爪,明代的蔡经曾想:“背痒时若用此爪爬背,最好。”不知后世的痒耙子是否仿照麻姑的指爪做成。唐诗人杜牧在《读韩杜集》诗中曾引用此事:“杜诗韩笔愁来读,似倩麻姑痒处搔”。

又相传农历三月初三为西王母寿辰,麻姑在绛珠河畔以灵芝酿酒为王母祝寿。图中卷云状物应为灵芝仙草,而花草和蝴蝶是为了烘托花香酒香的气氛。旧时祝女寿者多绘麻姑献寿(也即仙女献寿),但此体裁在青花瓷画中画法又有多种,清康熙时有绘仙女数人以鹿车拉酒者(鹿与禄同音,旨在讨“禄寿相随”的口彩),此种麻姑献寿又称“鹿拉车”。

瓷友们都言此片画意甚好,正所谓“麻姑酒满杯中绿,王母桃分天上红”,只不过青花钴料表现不了红色罢了。

苏东坡和佛印禅师

苏东坡天赋过人,诗文写得狂放潇洒,他生平还有一大爱好,就是参禅悟佛。佛印禅师是宋朝一位高僧,他小时候是一个神童,16岁出家专门研究佛学。佛印禅师因为德学兼优,名闻全国,神宗皇帝颁赐一个“高丽磨纳金钵”给他;佛印禅师住持庐山的归宗寺时,苏东坡任黄州太守,与庐山隔江相望,因此,他时常坐船过江,找佛印禅师谈禅论道斗机锋,两人越谈越投机,有时候他们在谈话中也开开玩笑,从玩笑中揭示佛理禅机。

有一天,苏东坡穿着官服过江来拜访佛印。恰逢禅师正要上殿讲经,听众挤满了讲堂;佛印环视讲堂,对苏东坡说:“苏居士,你来得真不巧,这里没有你的座位了。”苏东坡听了,知道这句话中是含着禅机的,也就笑着幽默地答道:“既然这样,为什么不暂时借你的四大(指身体,佛家认为人体由地、水、火、风四大元素组成)来当座位呢?”

佛印禅师毫不介意地对他说:“也好,但是我有个问题问你,你如果回答得出,我就把身体给你当座位;假如你回答不出,那你身上挂的那条玉带,就要解下留在这里做纪念。”

佛印禅师不慌不忙地问道:“刚才居士说要借我四大来当座位,居士是懂得佛法的,佛经上不是说:‘四大皆空,五蕴无我’,请问居士到底要向哪儿去坐呢?”才华横溢的苏东坡,被佛印禅师这么一问,竟然哑口无言,只得认输,解下身上的玉带,双手捧送给佛印禅师。

又一天,苏东坡诗兴来了,做了一首赞佛的诗:

稽首天中天,/毫光照大千;/八风吹不动,/端坐紫金莲。

不是对佛法有相当的研究,绝对写不出这样的好诗。苏东坡写好后反复吟哦,非常得意,他想禅师如果看到这首诗,一定会大加赞赏。于是,他把那首诗抄在诗笺上,叫仆人过江送到归宗寺给佛印禅师看。这首诗是在赞佛,同时却又暗含着作者自身的境界:他能跟佛陀一样,达到心能转物而不为物所转的地步。

佛印禅师读到苏东坡的诗,在诗的下端,批上“放屁”两个大字,交给仆人带回黄州。苏东坡自仆人去后,便沾沾自喜地在等待着,他满以为佛印禅师看到那首诗时,一定会赞不绝口,好容易等到仆人回来,苏东坡忙打开信封,看到批着“放屁”两个大字时,不禁火冒三丈!自言自语地责怪佛印:“我这首好诗,你不懂得欣赏也罢,竟把它当做放屁,你真是太糊涂了!”于是,他决定亲自去跟佛印禅师评理,马上雇船过江,上庐山归宗寺。

苏东坡赶到庐山归宗寺,气呼呼地要找佛印禅师算账,哪知禅师早已吩咐客堂的知客师说:“今天不见客。”苏东坡听了,火上加油,不管三七二十一,直奔佛印禅师的方丈室,但方丈室的门掩着,门扉上贴着一张字条,端正地写着:“八风吹不动, 一屁过江来”。

苏东坡看到这两句,立刻悟到:自己错了。自叹对于佛法只求理解,缺少真修实行,所以当境界现前时,竟与常人无异,既然你号称“八风吹不动”又怎会被“放屁”二字打过江来?当即痛下决心,要把所理解的佛法,在日常生活中实行起来。同时,他又深深地感激佛印禅师给他的启示,从此,他对佛印禅师更加心悦诚服了。

这块康熙年的瓷片(图2),是淮安瓷友朱友山采集到的。上面画的是苏东坡与佛印的另一个故事:一位居士家准备了一席素宴,招待佛印禅师和苏东坡。因苏东坡并未完全茹素,居士专门为他蒸了一盘五柳鱼。佛印不想让苏东坡吃荤,他见旁边有只磬,就随手将鱼放在磬里。苏东坡正巧进门,看见了却装作不知,刚坐下就长叹一口气。佛印疑惑地问道:“苏太守,今天为何愁眉不展?”苏东坡回答说:“大和尚你有所不知,早上我想写副对联,谁知刚写好上联,下联就难住啦,一直想不出所以心烦啊!”佛印问:“不知上联是什么?”苏东坡回答说:“上联是‘向阳门第春常在’。”佛印一听,心中好笑:这对联家家户户都贴烂了,大人小孩耳熟能详,他却拿来戏弄我,不知道他葫芦里卖的什么药。于是不动声色地说:“我来给你对吧,下联是‘积善人家庆有余’。”苏东坡连呼:“啊呀,大和尚高才高才!原来你磬(庆)里有鱼(余)啊!快,拿出来吃吧。”佛印这才恍然大悟。

看起来这是苏东坡与佛印斗机锋唯一的一次胜利,但其实苏东坡又输了。佛教基于杀生的果报,所以戒荤茹素,慈悲为怀。苏东坡却变着法儿找鱼吃,这次是输在慈悲心上。

两出《浣纱记》

多年前南京朝天宫有个收藏品市场,每到星期天就热闹起来。有一天我到市场转悠,见一个江西人守着一个破布包躲在角落,恐怕是逃避交摊位费吧。他看我来就打开布包露出这片残盘,问我要不要?我初看像是清代的东西(图3),画着一女子在河边浣洗,一骑马军人与她对话,我问他画的什么内容,他说他没文化不知道画的什么意思,反正是从窑里扒出来的。他开价200元,说要是告诉他画的是什么意思,就给我减点钱,还说家里有一只跟这个画得差不多。好家伙,他这是在考我呢!

记得梅兰芳于1922年夏天独自组班“承华社”,将明代梁辰鱼著名传奇《浣纱记》改编成京剧《范蠡与西施》。说的是春秋时期,吴越兴亡中,越国大夫范蠡图强雪耻,向越王勾践献美人计,将他在苧萝村访得的美女西施献给吴王夫差。吴王果然被西施的美貌所倾倒,他色迷心窍不顾伍子胥的反对,恣意荒淫,并听信西施之言,斩了伍子胥,国事败毁。后范蠡弃官与心上人西施泛舟五湖,远离尘嚣。按现在的话来说,西施应该是一名爱国的“色情间谍”,巧妙地完成任务后又获得真正的爱情。这画面就是范蠡在苧萝村与浣纱女西施对话的情景。

这位江西人倒也爽直,他说,你还是给我200元,我再给你一片这个(图4)。这是一只清代嘉庆年的青花果盘,画的是《东周列国志》上的故事“吹箫引凤”。

秦穆公是春秋时期秦国国君,他的女儿叫弄玉,美丽而贤惠,萧史偶然见到她心中十分喜爱,后来秦穆公就将女儿嫁给他。从此萧史每天都教她吹箫,模仿凤的鸣叫,几年下来,她终于学会凤鸣,凤凰来到他们家屋里。秦穆公大喜,为凤凰搭了个平台,夫妻俩和凤凰相伴了好几年。有一天,弄玉乘着凤凰,萧史骑着龙双双升天而去。

江西人听我讲故事,好像很感兴趣,说是我家里还有很多瓷片,下星期带来任你挑选。

我回到家仔细观看这个残盘,不对了,范蠡大夫是文官,怎会跨马持枪去访美女?经查阅资料,方知这是另一出《浣纱记》。大意是:春秋时,楚平王荒淫无道,霸占儿媳做老婆,宰相伍奢直谏被杀。进而株连九族,只有伍奢之子伍子胥一人逃出,欲往吴国借兵报仇。路过昭关见有捉拿伍子胥的画像,则不敢出城。偶遇隐士东皋公,邀至其家款待并想方设法帮伍子胥过关。一连七日未想到好办法,伍子胥焦虑过度,一夜之间须发皆白,东皋公大喜,形象与城门口的画像判若两人,正好可蒙混过关。恰巧东皋公好友皇甫讷来访,皇甫讷长相酷似伍子胥,就由皇甫讷乔装伍子胥去扣关门,真伍子胥却乘乱混出昭关。

伍子胥逃出昭关,渡过大江往吴国借兵。途中饥饿之极,见山中溪旁有一女子在浣纱,竹篮中有馒头,遂上前求食,并道出自己真实姓名。此女很同情他,就把馒头送给他吃。伍子胥吃罢,按浣纱女指点的小路走了,但不一会又折返回来,女子问他什么原因又回来了,伍子胥说:“追兵来了,你千万不要告诉他们我往哪里跑了。”浣纱女看伍子胥不相信自己,就投溪溺水而死,以示诚信。

这只残盘的画面正是《浣纱记》伍子胥的唱词:“未曾开言我的心难过,/两眼不住泪如梭。/伍子胥就是我,/临潼会斗宝压定了各国。/恨平王无道乱朝阁,/父纳子妻理不和。/我的父谏奏反遭祸,/可叹我一家满门三百余口见阎罗。/只剩下伍员(伍子胥)人一个,/混出昭关逃奔吴国。/一路行来腹中饿,/只见篮中饭与馍。/姑娘若能周济我,/子胥心中感念恩德。”

两出《浣纱记》故事都发生在春秋时期,两位浣纱女,表现的都是爱国和忠诚,有意思的是一个杀了伍子胥,一个救了伍子胥。只不过救的故事在前,杀的故事在后而已。《浣纱记》有历史的真实,也有剧作家的艺术加工,正如《三国演义》不等于《三国志》一样。

下一个星期天,我又去朝天宫寻找那个江西人,准备把另一个《浣纱记》故事讲给他听,可是他没来……

来源:收藏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