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中文 | 繁体中文 | English
玉溪市博物馆
学术园地 > 正文
彭顺宽:华宁首个人民政权的主要创建者
2023-02-08 15:19:43

□  杨文桥

每当清明节,在华宁县通红甸彝族苗族乡山羊母村委会新发寨村的彭顺宽墓前,总是摆满了鲜花和花圈,这座丛林中的烈士墓显得庄严肃穆。

彭顺宽祖籍是禄劝县转龙镇黄栎树村,5岁时随父母和哥哥逃荒,举家来到华宁纸厂村靠土法造纸谋生。不幸的是,第二年彭顺宽的哥哥被国民党抓兵带走,父母不久因积劳成疾抛他而去,他成了孤儿。9岁时,他被“招赘”到胡姓人家做苦力,后来一位邻居不忍看他受苦而将其收养。21岁时,彭顺宽以“招亲”之名来到新发寨村,从此安定下来。

一心向党

二十世纪四十年代,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斗争风起云涌,革命大潮向华宁奔流而来,共产党员开始在华宁秘密传播共产党的抗战主张和对师生进行革命思想启蒙教育。之后,中共云南省工委正式派出党员到县城和盘溪秘密活动,并在盘溪中学印制毛泽东著作和《整风文献》等资料。秘密的宣传使党的思想仿佛春风吹过,当地人开始认识到共产党是一心为了人民群众的党,彭顺宽便是其中的先进分子。

1948年,国民党政府处于崩溃边缘,更加疯狂地对人民进行盘剥。华宁西北山因地处盘溪小镇西北面的山区而得名,是一个山高箐深、贫瘠落后的多民族聚居区,人们生活十分困难,而国民党政府却无丝毫怜悯之心,反而加派兵役赋税,各族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这一切,彭顺宽看在眼中,急在心里。于是,当老百姓推举他为甲长时,他没有拒绝,任职不久就多次向国民党镇长提出减免税役,他因“没有尽到职责”而被关押月余。国民党的倒行逆施和当地腐败政府的种种丑恶嘴脸对彭顺宽触动很大,使他彻底认清了国民党政权腐朽、反动的本质。回家后,他开始自觉地反“三征”(征粮、征税、征兵),到宜良、弥勒寻找朱家璧游击队,并组织了30多人的队伍参加了“新联”成员张荫生领导的攻打青龙镇公所的行动。

践行承诺

西北山彭顺宽民兵武装的出现,使得盘溪的国民党官员如芒在背,公开宣布抓捕彭顺宽。盘溪的地下党关注到了西北山的反“三征”活动,并通过盘溪地下交通站将这一情况向省工委书记郑伯克进行汇报,郑伯克指示“加强团结,教育改造”。于是盘溪党组织先后派出多名党员去西北山对彭顺宽民兵武装进行教育改造工作,彭顺宽向党组织承诺:一切行动听从地下党指挥,不欺压群众,不带人到处乱打,并主动加入“云南人民反蒋大同盟”。

彭顺宽真心诚意地践行对共产党的承诺:他将拉起的队伍完全交给党组织领导,带头参加思想教育和改造,为当地人作表率;党组织在西北山村寨建立农会和开展反“三征”时,他积极参与;他把他的家作为党组织开会和食宿的地点,并想方设法提供方便;他将多年积蓄的100个半开(旧时的银圆)交给党组织作为活动费用;当游击队要购买枪支弹药时,他变卖家中牲口筹措资金;有工作人员生病,他四处寻医找药精心护理;他还带领民兵站岗放哨,维持治安……彭顺宽为西北山武工队的建立和新西区人民政府的成立作出了无私奉献,党在西北山及周边地区也得到了群众极大认可,老百姓看到了黎明的曙光和胜利的希望。

壮烈牺牲

1949年6月1日,中共华宁县委在得到省工委指示后,与西北山区委共同在新发寨召开群众大会,宣布新西区人民政府成立,废除国民党的一切苛捐杂税,彭顺宽被选举为政府主席。新西区人民政府成立,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西北山约11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开辟了华宁县第一块游击根据地,建立了人民自己的政权,开创了华宁新民主主义革命斗争新局面,开启了人民政权建设的探索实践。同时,新政权的诞生,震动了华宁县及周边地区,极大地鼓舞了受压迫劳苦大众的革命信心,使国民党反动派惊恐不已,必欲除之而后快。

7月19日,国民党组织26军161师483团3营和临江镇自卫队试图偷袭西北山政权。彭顺宽闻讯后,率领区政府战士迅速出动,分头到附近村寨召集民兵,抢占有利地形向敌人进行顽强反击。青龙、玉泉等几股民兵武装也赶来支援,共同击退了敌人的进攻。

8月6日,彭顺宽、杨丕德等前往弥勒西山欲与那里的游击队取得联系共同联防,不料消息泄露,彭顺宽、杨丕德等在西洱小河口被彭顺宽的把兄弟李保元出卖而被捕。彭顺宽和杨丕德在盘溪火车站关押期间,受到敌人残酷折磨和严刑拷打,但两人坚贞不屈,丝毫未吐露地下党组织的情况,保守了党的秘密。8月9日,敌人再次残忍折磨彭顺宽无果后将其杀害,遗体被发现时已残缺不全,而杨丕德则在8月8日敌人再次进攻西北山途中被杀害。

精神永存

彭顺宽的一生是从黑暗走向光明的一生,他从一个受尽苦难的孤儿成长为一个敢于向国民党政权反抗的民兵武装领头人,他不像华宁其他地方武装一样占山为王,割据一方,打家劫舍,而是积极寻求共产党的领导。当他投身于党领导的地方武装之后,始终以坚定的步伐,紧紧地跟着党,向着光明的方向前进,他没有彷徨、没有犹豫,勇敢地接受了党和人民的委托,承担起新西区人民政府主席的重担,在艰苦的岁月里,为新西区人民发展生产、渡过难关竭尽所能,最终为了使西北山人民过上安定幸福的生活而壮烈牺牲。他是华宁新政权的实践者、缔造者。

如今,西北山这片革命的热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新中国在这里设立了通红甸彝族苗族乡,人民生活富裕,产业发展兴旺,经济发展稳定,民族团结进步。1999年,通红甸乡被省政府确定为首批革命老区乡镇,老区的革命精神将更加发扬光大,红色基因将代代相传。